近期鼎合网配资,国家医保局公布了十起药品领域欺诈骗保和违法违规案例。这是开展应用药品追溯码打击回流药专项行动以来公布的第二批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涉及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所、药店倒卖医保药品,村卫生室串换药品,以及参保人非法倒卖医保药品等行为,既暴露出医保基金监管在基层末梢存在漏洞,也凸显了药品追溯码在斩断黑色利益链中的技术威力。
倒卖医保药品是指通过医保报销低价购入药品后转手高价倒卖牟利的行为。串换药品则是将医保基金不予支付的药品或其他商品串换成医保目录内的药品进行报销。这些行为都是通过违法手段“薅”医保“羊毛”,让医保资金多付了原本不该支付的钱,其本质是对医保定点资质的滥用。
倒卖医保药品和串换药品均属违法行为。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从事药品经营活动必须保证药品经营全过程持续符合法定要求。医疗机构销售来源不明的回流药品,不仅扰乱药品市场秩序,还严重威胁公众用药安全,理应受到惩处。在行政处罚方面,依据《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涉事机构将面临退回资金、罚款、解除服务协议、吊销执业资格等处罚。在刑事处罚方面,若涉案金额达到入罪标准,相关人员可能构成诈骗罪;若明知药品系他人骗保购得而非法收购和销售鼎合网配资,还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个别基层医疗机构、药店将倒卖医保药品当作“生意”外,一些参保人也干起了倒卖医保药品的“买卖”。他们通过夸大、虚构病情,在多家药店、诊所、医院使用医保超量配取药品,然后进行非法倒卖。殊不知,根据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骗保金额达到五十万元以上即构成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标准,或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参保人将医保卡当作“提款机”的违法行为害人害己,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在此次曝光的案件中,药品追溯码异常线索发挥了关键作用。药品追溯码就是每盒药品的“电子身份证”,具有唯一性。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归集药品追溯码超530亿条。这种一药一码的追溯体系,不仅构建起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监管网络,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从被动监管向主动预警的转变,既有助于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也大大提高了医保监管的精准度与效率。有关部门或可考虑健全公众举报机制,鼓励公众养成购药扫追溯码的习惯,对查证属于回流药的给予举报人一定奖励,从而推动社会共同治理。
当技术利剑与法律重典形成合力,伸向医保基金的黑手终将无处遁形。当前,部分中小医疗机构扫码结算执行不够严格,个别药店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甚至故意屏蔽追溯系统。为此,有必要将扫码结算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对违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并对同一追溯码短期内跨区域、多机构结算等异常情形进行实时拦截。此外,还应推动医保结算系统与药品追溯平台深度对接,实现医保、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数据实时共享,织密监管网络。
医保基金是群众的“救命钱”鼎合网配资,药品安全关乎公众生命健康。只有充分发挥药品追溯码作用,不断完善相关监管措施,强化法律责任追究,才能斩断回流药黑色利益链,守护好医保基金安全和公众健康。(舒圣祥)
倍悦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